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17的文章

苦只是苦,幸福只是幸福 105.12.20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今天一早醒來,天微亮,小鳥爭鳴,內心一陣安詳,此刻心情,大概源自古老時候與群鳥和平與共的感覺,看看在我身旁酣睡的小朋友,小小年紀,思緒簡單,累了才睡,一較自然醒來便神采奕奕,不須刻意,這是大自然的恩賜,因為格外珍惜,所以每天入夜最重要的事情,便是安排小朋友能夠按時睡覺,這也是我對小朋友唯一要求的事情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小朋友每天上學需要學習的事情很多,我們希望小朋友學著社會化又潛意識裡 希望小朋友不要太社會化,一早看到稚嫩的臉龐,實在也不捨得吵醒他們,就像捨不得打斷小鳥的晨喚,因為這麼自然的律動,是如此溫暖人心且習以為常,繁複的鳥叫聲提醒著生命的多彩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我看著呼吸,隨著靜心,呼的時候彷彿傳達著自我的訊息,而且吸的當下也想能夠有所相應,就好像是寬頻掃描的接收機,觀察呼吸,心裡想著能從 ” 自然 ” 的雜訊中,尋得一絲有關生命的蛛絲馬跡,又或者說是希望從呼吸中盼得生命的訊息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我常想每個人內心想做的事情,老早在潛意識裡已啟動方向,於是不管身體或心理上便極力的配合,產生的驅動力無與倫比,從自己的起心,便影響著身體,影響著周遭的一切,甚至是廣大的一群人,最後連自己的身心都受到浪潮的席捲,不復原樣。有心理學家 佛洛伊德 說人類的行為傾向是由性所驅動,也有心理學家 霍妮 觀察人類競爭群體,認為人類的行為特徵,呈現精神症狀,也有心理學家依人類生存不滿足的特質,研究人類諸多行為特質,當然還有不同角度觀察人類的行為特質,做了不同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,但是就自我身心的觀察,可以是最直接,而且直指其虛妄處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一覺醒來,內心依據需求擇定身心的方向,於是遇見事物的反應可謂人人不同,一旦覺得苦,身心也陷入苦,一旦覺得幸福,身心也反映幸福,其中的問題:"感覺"是需要標準的,是比較而來的。覺得苦,是因為內心的失落,若是知道還有更苦,一開始的苦便不會覺得是苦了,覺得幸福,若是知道還有更幸福,便也不覺得幸福了。生命一旦覺 ” 知 ” ,便落入意識的掙扎、攀緣、比較,甚至是身心的逃避,可不可以,苦只是苦,幸福只是幸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