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2的文章

甚麼態度甚麼人!

100 年學測考題論述朱光潛的 < 對於一顆古松的三種態度 > , 內文是這樣說的 : 「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 , 我是一位植物學家 , 另外一位朋友是畫家 , 三人同時來看這顆古松 , 我們三個人可以說同時知覺到這一棵樹 , 可是三人所知覺到的卻是三種不同的東西 ,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, 他的形象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 , 個人所見到的古松形象都是個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,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 , 一半也是人為的 , 極平常的知覺都帶有幾分創造性 , 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 。」   感佩於考官在填鴨式教育背後的啟發,難得不厭其煩的出現這樣沒有標準答案的考題,這使我聯想到生命不也是以這樣的形式存在著,沒有既定的流程,沒有標準的答案,甚至連對錯都不堪評論,人生經驗的一點點跡象,都可以透露出個人生命的廣度,儘管如此,在在都顯示出生命的各種面向,在我們處處抉擇的生活中,怎能不欣賞這樣多采多姿的生命現象 ! 每一個人一生都會遇到些許磨難,或許很小,或許很大,或許對自己看似重要,在他人眼裡卻不值一提。這些大小不一的感受成因於各種不同的觀點,這是學習的優勢但也是思考的敗筆,生命的存在本來是流動的、是創造的、是新鮮的、是有活力的、是寬廣的,但是因為種種的經歷所產生的偏見,侷限了我們的觀點,就像文中木商有木商的觀點,植物學家有植物學家的觀點,畫家有畫家的觀點,只因為我們投入了些微的感情差異而有了不同的結果。我們欣賞各種不同的人生、不同的抉擇,為這些願意衷情於一識一見而付出身命的人讚嘆不已,但也同時為之惋惜,看似矛盾,卻是實相 !

生命無法體會生命

    走在田埂中,遙遠看著一個人摟著身子專心地努力撿拾地瓜,回到辦公室,有同仁專注的講著電話,語調快捷。也有人一副輕鬆的模樣,游刃有餘。外面的天空,飛雲疾駛,一抹夕陽西沉,這樣十月天的晚霞   ,一天比一天鮮紅,一天比一天早結束。我在思考;這樣富有生命力的星球上,所看到的景象,不久的將來不復再見,人間的悲歡離合,就此下了最好的註腳,因為人終究老去,新生也隨之而來,同樣的雲淡風輕,景況卻不復然。     生活的過程中,我們很難感受到生命的存在,因為我們身處其中,專心地做這做那,想法也從不停歇。走著走著,一陣冷風吹來,身體感覺到涼意,就想到要多穿衣服,就是這樣自然的邏輯思考,我們已然忘記我們生命的旺盛,遷就於環境,我們忙著預防,忙著準備,就不知道冷風迎面吹拂的當下,我們身體的反應是甚麼,我們甚至沒有機會也不敢當下去體會。     記得小時候剛學騎腳踏車,為了學習跨過橫桿的大腳踏車,牽到橋上準備從高點滑下,無奈一跳上車就七扭八拐的轉向了橋墩旁的縫隙,稀哩嘩啦整車跌落到橋下,摔落的瞬間疾跳到橋下僅容一人見方的沙地上,雖然橋下礫石處處,還能從容的做出抉擇,我想這是因為小時候心靈上的簡單,   然後這樣的從容表現在身體的反應上,就是放鬆。因為簡單、因為放鬆,所以我們很容易契合在生命的活力中而沒有也不需疑惑。     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難免遇到重大災難或事故,突然發生的當下我們會突然癱軟,或是一片空白,這就跟我們的身體在突然遭到巨大衝擊時,癱軟無力反而比耗神耗力的迎接衝擊   更有生存的機會。像我們身體的肌肉,在一定的力道下,如果我們放鬆迎擊,反而比較不痛的道理是一樣的。 當我們看著人、看著某事的發生,因為我們專注,因為我們想看我們看的事物,於是當下就忽略了周遭的變化,忽略了很多生命帶給我們的種種訊息,哪天,我們是不是可以只是沒有目的的走著或坐著或睡著,甚至是沒有目的的做著不是為了自己利益的事情,這時候身體對周遭的回應,才可以說是即時的、沒有限制的、完全放鬆的、無法形容的,於是我們的生命才可以真正的存在,沒有理由的自然開花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