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早下班,好友一行5人散步大坑5號步道,從中興嶺停車後出發,穿越農園,尋右上階梯沿著密林步道,陡上直達稜線黑松亭,至少3人合抱樹圍青蒼茂盛的黑松,集結在岩縫上,綠意盎然頗有幾分古意,山上PM2.5空污較少,稜線上視野極佳。一到亭上泡上一壺高山茶,逆風蕭瑟,涼意一時沖蝕殆盡。此行是在工作單位分拆後,難得的一次沒有壓力的健身之行,遙想多年前大家黃昏打籃球的況味,對照今日大家年逾50的體力,怎不令人懷念!
首先宗SIR剛從澳洲單車回程,因為同伴摔車而受到很大驚嚇,藉此行程緩和中。陳SIR退休活力十足,遷就團員體力,勉力以此簡易步道作陪。曾SIR剛下高鐵,手機不慎摔壞,為了本行程還準備了GORETEX登山鞋,重要的是數月前作完心臟支架手術,為了控制心跳不致太快,內心忐忑。林SIR山林好小子,百岳、釣魚、工作外加墾荒,遊刃有餘,樣樣精通,此行也是配合老友行程。至於在下,上班工作滿檔,剩餘時間家庭生活,爬山健身以請假爭取時間,這樣平日走走小山,已然愜意。此行5人5種心思5種需求,可謂一大賣點。所謂兄弟爬山各自努力,雖然一起上山,途中各自心思尚須獨自面對。
時常我們對於眼前發生的事物,多抱持著幾分想法,幾分心情,幾分期待,而且可說是同時發生的複雜情緒。旨意爬山運動,藉機老友小聚,時間、家人可以配合,於是上網么喝即刻成行。一件事情發生也是如此,條件俱全,自然發生,問題產生也是這樣,起心即呈現果報,表面上各有所思,眼下之意雖同,反映出來的便是不同風貌,卻也離不開各自心情,離不開各自問題。爬山的時候可以不帶心思,不帶心情,沒有期待嗎?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在沒有害怕恐懼的時候尋求解答嗎?有或者解答也是問題的一部分,我們可以更大的視野來看問題嗎?
在下我爬山體力普通,爬大山通常需要”丹木斯”來紓解高山症,年紀越大越是壓力,沿途陡上的階梯還好,只是連續爬坡,呼吸也急促起來,專注觀察呼吸,調整腳步,呼吸便能平順,走著走著思緒紛飛,腳下便開始吃重,便想伺機休息,大概偷懶也是一種天性!繼續走,偷懶的想法也會越來越強烈,但是又是沒人喊休息,最後終於放下想休息的想法,一下子就到黑松亭。
我們的想法,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天性的支配,一有機會急切地找出路,找下台階,找休息,依據各種經驗豎立各種標籤,如太累、太辛苦、太舒服、太好喝、這是議員、這是美女、這是某某某等等,如果我們沒有想法,沒有標籤,沒有比較,那麼爬山只是爬山,走只是走,累只是累,辛苦只是辛苦,一切呈現的風來風去,雨來雨停,於眼耳鼻舌身意全然的開放,當下發生,當下果報,當下結束,全然的放鬆,感情不預設,卻全部體驗到了,那麼此行的豐碩,就不是言語可盡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